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教社科〔2015〕3号)和《8455新葡萄场网站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吉工师字〔2012〕19号)的有关要求,为将公司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推向深入,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水平,结合公司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制订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面向员工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原则、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与成就教育,开展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公司产品的针对性、实效性、号召力和感染力,帮助老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政治素质强、道德品质好、心灵境界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团队队伍政治素质优良、师德高尚,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成就突出;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成效显著,研究成果丰富,层次较高;教学管理日益规范、完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公司老员工喜爱的课程;老员工的理想信念、政治立场、道德修养不断成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体系(含公共选修课)进一步完善。“十三五”期间,使公司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水平处于全省高校和全国同类院校前列。
(二)具体目标
1.团队队伍建设:新增博士(含在读)3—5人,新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专任教师均为中共党员;全体教师均参加过全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研修考察等各类培训,建成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新增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2.教学改革与研究:教学方法自成体系,教学课件特色鲜明;省级以上教研、科研项目新增25-30项,使每一位教师至少主持一项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校级教研、科研项目达到30项以上;发表全国重要期刊、CSSCI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学术论文15篇以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科研成果奖8-10项;出版学术专著、教材(含公选课教材)3—5部。
3.课程体系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进一步完善,公共选修课程稳定在6门左右。
4.实践教学建设: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5个,校外实践教学员工参与面达到60%以上,校内实践环节员工参与面达到100%。
5.精品课和优秀课建设:建成省级精品课1门,新增省级优秀课1门。
6.网络课程建设:建设1—2门课程网站,发挥网络课程的功能和作用,以网络课程为依托,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设。
7.教学资源建设:新增图书、音像资料1000册(套)左右,为全体教师配备办公桌椅和相关教学用设备。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深化课堂理论教学改革
1.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以“课前新闻播报法”、“修身实践法”、“成长日记法”等教学方法为核心,构建独具公司特色的老员工思想政治公司产品方法体系,并适时推广。
2.建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建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网络课程。
3.扎实开展集体备课和集体教研活动,研讨教学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各教研室每学期集体备课、集体研讨活动不少于8 次。
4.每学期组织开展一次教学改革研讨会,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集体研讨,不断改进教学质量。
5.进一步规范、完善各门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多媒体教学课件,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及时订购最新教学图书音像资料,并给每一位教师配备相关教学参考书,为教师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7.适时组织教师到省内外高校开展课程建设调研和教学交流。
8.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检查监督,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信息,确保无任何教学事故。
(二)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1.围绕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与学分,确保本科生2学分、专科生1学分的实践环节。
2.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3.巩固和扩大老员工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领域,把实践教学与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结合起来,扩大校外实践活动的员工参与面。
4.积极创造条件,加强组织和管理,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完成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时和学分。
(三)深入开展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
1.定期组织开展课题申报研讨会、项目结题报告会、座谈会,帮助每一位教师做好课题申报、研究和结题工作,使每一位教师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提高研究能力。
2.组建本部门学术活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部门负责人和各教研室主任组成,定期开展学术研究活动,并通过学术活动领导小组带动全体教师开展学术研究。
3.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浓厚学术氛围,提升学术层次。
(四)加强团队队伍建设
1. 严格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入制度,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和师德建设,加强教师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组织发展工作。
2. 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师生比保持在1:350—1:400之间,建立高素质的兼职教师队伍。
3.以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培训(含“形势与政策”课培训)、省教育厅组织的课程培训和省委党校等五部门联合组织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考察班为主,选派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考察,通过培训、考察提高团队队伍整体素质。
4.每年选派3-5名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扩大教师与全国各地高校教师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5.通过组织开展教学观摩、岗位练兵、课前试讲、教学论坛等形式,相互学习教学经验,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1.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成立本部门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部门教学副主任为组长,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整体建设规划及组织实施工作。
2.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到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二)明确工作职责
1.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行教学副主任和课程负责人两级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具体提出课程建设计划,并带领课程组成员组织实施,课程组成员应积极配合。
2.部门每学期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建设工作。
3.部门教学质检组随时深入教学第一线听课,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努力提升各门课程教学质量。
4.办公室主任兼教学秘书具体负责课程教学档案和图书资料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保证教学档案规范、齐全。
(三)创造建设条件
1.定期采购图书音像资料,为全体教师配备相关教学参考书,有选择地订阅重要社科期刊、教学课件,及时更新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满足课程建设需要。
2.在保障本部门基本办公经费的同时,向学校争取按在校员工总数每生每年不低于20元的标准,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图书资料建设和教师学术交流、考察、社会实践等。
3.实践教学经费安排使用明确,专款专用,争取逐年增加实践教学经费数额。
4.在课程安排、学时安排等方面,为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外出进修创造条件。